五千华师人三下乡,暑期freestyle刷爆屏
☀
不知不觉,骄阳似火的7月已经过去,而在华南师大的校园里,早已经有这么一群年轻人,他们带上行装,装上希望,奔赴在粤黔蜀赣的每一寸土地上……
这个夏天,180支队伍,5000多名师生,正带着各自的青春和梦想,踏上前往祖国各地的征途,他们将希望和笑声洒在了孩子们心中,将知识和未来刻在了黑板上书本里。青春三下乡,各自有精彩,听,他们正在讲述不一样的故事和人生小旅程……
“黔行者”
七年赴约,跋山涉水进苗家
重新踏上贵州的土地,空气里弥漫着熟悉的情怀和眷恋。今年已经是“黔行者”前往黔贵地区的第七年,也是他们与苗家村寨的又一次约定。教书育人,砍柴生火,挑水做饭,在这个近乎与外界隔绝的小村子里,这群来自城市的年轻人正经历着一段奇妙的旅程。
贵州深山中
“黔行者”成立于2011年,鼓励大学生用实际行动改善西部山区落后教育现状。负责人罗婷婷说道:“这没有那么伟大的意义,我们只是用简单的陪伴,让大山里的孩子在爱里成长,其中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藏身茂林中的苗家村落
身穿苗服的小朋友正在表演合唱
在此次下乡中,队员分赴新场小学和归欧小学,不仅给孩子们带去了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以及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和篮球等体育用品,更给大山中的他们带去了智慧书包。在新场小学,“黔行者”置办了近半月的“营养午餐”活动,让大山中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健康的膳食。
新场小学的学生正在排队等待“营养午餐”
而在归欧小学,他们则针对当地实际情况开设了全新的课程,包括心理课、实验课、国学课,广播体操教学以及农村地区亟需的性教育课。“我们很多时候因为无知而恐惧,性无知会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性教育不可或缺,可以让学生理解生命的起源,珍惜生命的每一个相遇。”调研组组长何柳颖说道。
队员在油漆的“黑板”上写下板书
除此之外,下乡过程中在归欧村的一场厨艺交流大会则是拉近了村民和志愿者之间的感情。学校的操场上摆起了百家宴,苗家的糯米饭,腌肉、酸鱼遇上广东的芋圆凉粉和白切鸡,身着苗服的爷爷奶奶与小朋友和志愿者同桌共饮,仿佛一场文化交流盛宴。
厨艺交流大会现场
广东美食PK贵州美食
正如连续三年前往贵州的老队员曹宇忠所说:“‘黔行者’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广州的大学生和贵州的孩子们。愿这座长达一千多公里的沟通桥梁能够继续承担起汉苗交流的责任,一路黔行,为爱全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530eces9v&width=500&height=375&auto=0
队员们自制的视频
贵州,但愿明年再见!
『青·乐』
“陇灯情”,用舞蹈拯救失传手艺
今年七月,音乐学院的『青·乐』普宁暑期实践队到达揭阳普宁市。除了教学、惠民演出、调研学习外,队员更是深入接触和学习了当地文化。在了解到西陇灯笼历史悠久,但是灯笼编制手艺却快要失传的现状后,他们决定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文化创新创作,编创舞蹈《陇灯情》。
学生正在学习舞蹈
参与舞蹈创作的同学每天除了上课,还要观摩灯笼制作的基本过程,并进行舞蹈动作的排练。对还是大一的他们来说,在专业水平或是体力上都是一个挑战,但对学习却是最好的实践。令他们欣慰的是,他们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宣传了当地传统手工艺,提高了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意识。
灯笼手艺人讲解编灯笼
队员正在认真学习灯笼制作
『青·乐』队的负责人王更生坦言:大学期间多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兼班看到大一的他们积极组队想参加三下乡又没人带的时候,还是选择带他们历练一下。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他还想送给队员们一句话:“去经历!敢于担当,历练成长,感受这知与行的较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524rdztkl&width=500&height=375&auto=0
舞蹈排练视频
原创舞蹈《陇灯情》
生科时风服务队
班级携手“终结生物谣言”
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三下乡队伍是生命科学学院历年的传统。今年,16级生科二班也不例外,他们怀着好奇与期待,踏上了这片15级生科五班曾留下足迹的土地——汕头潮南井都中学。
生科二班时风服务队
凭借着生物科学专业的优势,时风服务队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课程与活动:科普有毒植物、压花手工课、植物认种、“生物谣言终结者”等,带领学生们探索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
队员正在展示花青素检验pH实验
学生们的压花作品
在这些精彩的课程背后,少不了大家的分工合作和齐心协力。队长吴棉萍回忆说,在确定主要教学方向和设置课程的时候,大家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既要考虑自身能力,也要结合学生特点,几经修改才确定下来。
晚上队伍里的例会
班长黄钧鸿对于这次三下乡的感触颇深,他总结道:“最大的收获是班级的团结。大家目标一致,想尽办法带给当地学生更好的东西。每一天,我们相互听课、相互给予意见;晚上,一起开例会总结、分享一天的经历。其次是班里更多的人参与了班级建设,涌现了一批在班里相对默默无闻但能力很强的人。”
教研队长李瑜带领学生向路人科普有毒植物
短短的十天,早己经将这个班级与这所中学紧密连结在一起。“如果说有遗憾的话,那就是十天的相处时间太短。”队长吴棉萍感慨道。
队员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绿动狮山”服务队
将环保观念植入青少年心中
“绿动狮山” 南海校区校团委赴横岗服务队是南海校区狮山服务团的三支队伍之一。狮山服务团由南海校区校团委、校青协、校学生会共52名学生和1名指导老师组成,分别赴佛山南海狮山镇的三所学校进行不同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绿动狮山”服务队
环保主题给横岗学校的孩子们带来的是充满趣味性的知识与实践。“变废为宝”趣味手工课程、“妙舌生花辩环保”辩论赛、参观垃圾处理焚烧过程,一系列以寓教于乐为教学模式所创设的课程与活动使孩子们乐于其中,更是切身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意义。
“变废为宝”手工课
谈及为何要以环保为主题,队长杨珊介绍,这里虽然经济发达、生活充实富裕,但是居民的环保意识都较为薄弱,所以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提高新一代青年的环保意识,为狮山镇未来的环保建设尽绵薄之力。
学生们在参观垃圾处理焚烧过程
经过一周的相处与学习,孩子们的收获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肯定,他们在落实自身环保行动的同时,还将知识与经验传递给了弟弟妹妹。得知同学们这样的变化,队员们深表欣慰。
每个孩子都将绿色环保落到实处
当问及下一年狮山服务团是否还会继续出动,队长杨珊的回答是:“Of course!”
“卓月启晨”实践服务队
精准扶贫,用电子商务建设新农村
去往月翁村的路上,空气十分清新,窗外也一派自然风光,除却路边几个稀稀落落的房舍,这里完全找不到一种处于镇上的感觉。卓越班“卓月启晨”实践服务队的车最终停留在村委办公楼前,华师驻村干部林处长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要结合具体情况,切实扶贫助贫,光靠捐赠是不能解决贫困的。”第一次见面,林处长便这样告诉队伍。
月翁村貌
卓越班 “卓月启晨”实践服务队是在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和中共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党校的组织下由华南师范大学11个学院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17人党员队伍,并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定点扶贫村——揭西县钱坑镇月翁村,通过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和灵活创新支教活动,着力帮扶建立健全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力争为实现经济和智力精准扶贫贡献力量。
队员走进村民家中探访
村民家中收获满满的花生
在下乡期间,队伍以调研月翁村经济状况和农副产品产销情况为重点,实地调查当地的贫困户和脱贫产业的具体情况,形成大数据分析报告,通过“互联网+”搭建农产品产销新模式,搭建农副产品产销电商平台,建立并运营微信公众号,为月翁村农副产品的营销搭建一个运行有效的运营销售平台。
参观养蜂场
“我们就如何帮扶贫困户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哪怕只能帮助到一家农户,我们也觉得这是有成效的。”队长吴杨珮说道。在这次下乡中,队伍主要选择帮扶一个身体残疾的养蜂贫困户林先生,帮助他在网络微店平台进行推广,也订购了一批蜂蜜。“我们的定位是尽量给林先生带来最实际的经济效益,把月翁村农副产品的网络市场打开,从而带动当地其他农副产品的推广,逐步拓展到村子各家各户,这样才能够凸显扶贫的‘精准’”。
月翁生态农副产品微店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0816521&wfr=wxp&ifr=diary
欢迎大家选购支持~
“菠萝的海”调研队
守护家乡,带你游近珊瑚的海
今年7月11日,一支六人的调研队怀着守护家乡粤西的念头,昂扬又忐忑地前往湛江徐闻县那片自然绚烂的珊瑚地去调研。他们就是地理科学学院“菠萝的海”调研队。
在迈陈中心小学开展科普知识讲座
队伍实地考察了当地珊瑚现状,在迈陈小学进行以小品、视频和问答等形式进行珊瑚知识的科普,并在三个镇摆摊设点开展有关珊瑚的宣教活动。另外,调研队还进村入户与当地村民进行访谈,了解当地基层群众对于保护珊瑚的认识程度。
开展街道宣教活动
摆摊伊始,队员被一些村民误解为推销人员,经过队员们的讲解和努力,误解渐渐解除,路人不仅认同他们的调研,还表示会继续支持珊瑚保护。在活动中,一位当地老爷爷热情地给队员们描述了他年轻时珊瑚的盛况,并唱起了 “珊瑚颂”的歌谣,更有热心路人以赞颂珊瑚为题现场作诗:
“中国南端最尽头,天生腾地名灯楼。
灯楼腾地堪主马,海底珊瑚可神舟。”
小朋友签名支持珊瑚保护运动
当地珊瑚管理局的蒋局长和沈科长虽然是外地人,而蒋局长本来是珊瑚的“外行人”,但如今蒋局长直言“回到珊瑚礁保护区会有回家的感觉”。
保护珊瑚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保护珊瑚的共同目标,将队员们和这个小镇上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到徐闻这个国家级保护区。我们也打算传承下去,正在跟管理局商量成立大学生志愿组织来进行珊瑚的讲解工作。” 队长李悦平说道。
徐闻珊瑚
另外,在今年的三下乡中,华南师大团委更是联合网络教育学院,推出“手机教室网”携手华师暑期“三下乡”活动,借助学校移动实践育人平台,实现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师生零距离,让支教画面动起来,教育关爱传更远。
民族交流、文化碰撞、调研科普、精准扶贫、宣传环保、专业支教,不一样的下乡style,让我们看到了华师学子各自不同的风貌。暑期实践行,青春三下乡,我们一路行进,不曾停歇。不管去向何方,愿所到之处,都能因为华南师大莘莘学子的一点点努力而变得越发明亮!
往期精彩回顾(点击即可阅读)
采写丨卢渠 邝欣彤 林涵 林晓怡
部分资料来自华南师大团委
文中照片及视频由受访者提供
执行编辑丨郑敏
责任编辑丨杨柳青 郑宇云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投稿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双学位